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科技 >  >> 正文
精选!游“野生”景点要提防着点
来源: 经济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2-08-17 08:41:02

游“野生”景点要提防着点


【资料图】

常 理

安全防范工作必须贯彻到各领域各环节,旅游业也不例外。社交平台要守牢安全底线,对“野生”景点“种草”笔记和推荐视频做下架处理,同时做出必要安全提示;地方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预警体系建设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;游客自身要对旅游景区或旅游项目的安全性有基本了解,谨慎前往未经开发的区域。

户外旅行安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。近日,四川彭州龙漕沟区域一处“野生”网红打卡点突发山洪灾害,造成人员伤亡,引发舆论广泛关注。户外之旅,本该其乐融融,却发生意外酿成悲剧,让人痛惜不已。

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消息中不难发现,造成此次灾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既有游客安全意识淡薄、不听劝阻的原因,也有当地政府管控力度不足和社交媒体“重流量轻安全”的传播效应。每一个问题看似都不是致命因素,但叠加在一起就引发了聚合效应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安全防范工作必须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,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,宁可十防九空,不可失防万一。

需要看到,“荒野求生”类的野外露营、徒步、登山等活动原本是非常小众的运动项目,有着特定的圈子,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、自救能力、安全意识都有较高的要求。但是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,一些人迹罕至同时又缺少必要游览设施和安全保护措施的自然景观,不断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,再加上不断有博主前去游玩体验,上传照片、视频,分享“种草”笔记,相关宣传诱导行为极大激发了不少旅游爱好者的兴趣,也让一些缺乏安全意识的普通游客跟风前往,这无疑为灾害事故埋下了隐患。

对于社交平台来说,在“博眼球”“赚流量”的同时,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,对信息内容的审核把关要更严格。对于未经安全风险评估的“野生”景点,要对相关“种草”笔记和推荐视频做下架处理,同时做出必要的安全提示。

今年,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完成主体工作,未来可根据普查情况对现有的、新增的旅游景点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点进行风险等级划分,并在平台醒目位置增加必要的安全提示和风险警示,让人们在出行之前就掌握安全知识,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。

统计显示,每年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中60%以上是由山洪和泥石流造成的。对地方相关主管部门来说,要进一步加强对山洪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,加强预警体系建设,探索建立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模式,加大科普宣传力度,增强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互救能力,做到“测得准、方向对、跑得快”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。

对游客自身来说,出游时也要对旅游景区或旅游项目的安全性有基本了解,同时严格遵守景区的安全规定,对于一些未经开发的区域要谨慎前往,最大限度保护好自身安全。

搜索

复制

X 关闭

X 关闭